为延长
倒置荧光显微镜使用寿命,需从环境控制、规范操作、光学部件维护、光源管理、防潮防霉、定期检查及记录管理等多方面建立操作规范,具体如下:
一、环境控制
1.温度与湿度:显微镜应放置在干燥、清洁、无振动和无磁场干扰的环境中。实验室温度应保持在22℃±2℃,湿度控制在40%~60%,以维持设备的理想工作状态。
2.防尘与防污染:避免显微镜暴露在粉尘环境中,防止灰尘和污染物进入光学系统。不使用时,应盖上防尘罩,以减少灰尘和湿气的侵入。
3.光照控制:避免阳光直射和紫外消毒灯照射,以防止光学部件老化。
二、规范操作
1.开机顺序:先开启显微镜电源,再开启相机电源,最后开启电脑。确保所有设备正确连接并处于稳定状态。
2.关机顺序:先关闭电脑,再关闭相机电源,最后关闭显微镜电源。避免在电源接通或开启情况下打开灯箱更换灯泡。
3.避免频繁开关:荧光光源(如汞灯)的使用寿命有限,应避免频繁开关。接通电源和关闭电源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,以保证荧光汞灯的正常使用寿命。
4.正确使用光源:根据观察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(透射光或荧光),避免不必要的光源开启。在荧光观察时,应合理安排使用时间,尽量减少开关次数。
5.避免暴力操作:在更换物镜、目镜或调整焦距时,应小心谨慎,避免使用暴力操作各仪器部件,以免损坏设备。
三、光学部件维护
1.镜头清洁:
所有镜头表面必须保持清洁。落在镜头表面的灰尘,可用吸耳球吹去,也可用软毛刷轻轻掸掉。
当镜头表面沾有油污或指纹时,可用脱脂棉蘸少许无水乙醇和C₂H₅OC₂H₅的混合液(3:7)轻轻擦拭。
禁止使用棉团、干布块或干镜头纸擦拭镜头表面,以免刮伤镜头表面。
禁止用水擦拭镜头,以免在镜头表面残留水迹,滋生霉菌。
2.物镜与目镜维护:
定期检查物镜和目镜的清洁度,及时清理污渍。
避免在物镜或目镜上滴加过多镜油,使用后应及时清理。
禁止随意拆取物镜、目镜等光学部件,以免损坏设备。
3.荧光滤色片维护:
定期检查荧光滤色片的清洁度和透光性。
避免使用过期或损坏的荧光滤色片,以免影响观察效果。
如有需要,可请专业人员对荧光滤色片进行检查和更换。

四、光源管理
1.合理使用光源:根据观察需求选择合适的光源和光强,避免不必要的光源开启和过高的光强设置。
2.光源预热与冷却:荧光光源(如汞灯)在使用前应预热2~3分钟,以确保光源稳定。使用后应等待光源充分冷却后再关闭电源或进行其他操作。
3.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:连续使用时间应小于8小时/天,以延长光源的使用寿命。
五、防潮防霉
1.保持环境干燥:在潮湿季节,可以使用除湿机保持室内干燥,防止光学部件受潮和发霉。
2.定期检查与清理:定期检查倒置荧光显微镜内部是否有潮湿或霉变现象,如有应及时清理并采取防潮措施。
六、定期检查与维护
1.定期检查:定期检查显微镜的电源、电缆、光学部件等是否正常工作。如有异常应及时联系专业人员进行维修或更换。
2.专业维护:每年应请有资格的检测部门对显微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,包括简体、门、管路系统、电器系统等。安全阀、温度表、压力表等也应定期校验,以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正常使用。
七、记录管理
1.建立使用记录:记录每次使用显微镜的时间、操作人员、设备状态等信息。这有助于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。
2.定期总结与分析:定期对使用记录进行总结和分析,找出设备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。